2010福建申论热点—政府工作报告

2010-01-25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2009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二○○九年一月十日在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的部署,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合力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全面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0863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1516亿元,增长18.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833亿元,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70亿元,增长22%;外贸进出口总额848亿美元,增长13.9%,其中,出口569亿美元、增长14%,进口279亿美元、增长13.7%;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0元,实际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实际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3.86%;人口自然增长率6.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1%、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1.3%的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持续推出有力举措,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36条意见,制定推动工业、外经贸、房地产和金融健康发展的32项政策,实施扩大内需的10个方面具体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持续深化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全年实际新开工、投产重点项目分别比计划增加50%和20%,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70万千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2公里、港口吞吐能力3260万吨,福建炼化一体化、液化天然气等重大项目基本建成,宁德和福清核电、厦漳跨海大桥、永安至宁化和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一批产品、服务、区域、科技品牌脱颖而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177个,连续4年保持全国第5位。持续拓展海西效应,54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支持海西发展的举措深入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20个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联盟正在形成,服务中西部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加快构建,与兄弟省份的区域协作进一步加强,海西发展活力和先行优势日益显现。全省经济增速连续7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

  (二)加大“三农”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5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植树造林完成年度计划的108%,水产品和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9%和3.6%。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35家和185家,产业化经营组织销售收入占农业专业化生产收入的比重超过50%。“五新”推广取得新成效,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信息化网络继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村镇银行试点有序展开,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60万亩,新建户用沼气池6万口,修复病险水库268座,水利“六千”工程和“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全面完成,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三)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6个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2.7%。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钢铁、水泥、纺织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三大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增长19%。产业集聚加快,30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强化煤电油运要素保障,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发展营销联盟,建立工业企业运行服务网。推动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4%。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粮食、医药、石化原料等专项物流网络初步形成。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增长17.4%,企业直接融资404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4家。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软件、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增加115家,一批知名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55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新增3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立项,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立项评审。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陶瓷纤维、竹纤维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产业技术研发力度加大,环保节能纳米催化材料等5个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步,一批前沿基础探索项目列入国家973计划,再生稻集成技术体系基本形成,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光学晶体材料等领域科研水平全国领先。知识产权事业加快发展,新增专利申请量超过1.3万件。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6项国际标准获批立项,国家标准制订数突破100项。“数字福建”建设进展顺利,省超级计算中心等20个项目投入使用。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成功对接4685个项目,“6·18”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一大平台品牌。

  (五)再创改革开放优势。总结和推广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活、和、创、韧”基本经验。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等改革取得实效。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进程加快。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落实,创业投资和产权交易更加活跃,行业协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开。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进展顺利,省级网上审批系统投入使用。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及时调整和完善外经贸扶持政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继续提高。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区域通关向多点联动、相互呼应、快速便捷的方向发展。厦门海沧保税港区获准设立,福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9·8”投洽会取得丰硕成果。全面推进闽港闽澳合作,各领域、各层面交流日益具体化、项目化、常态化,与欧盟及葡语系国家合作渠道有效拓宽。外事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提前一年完成华侨农场归侨职工住房改善、社会保障工作目标,涵养侨务资源,积极吸引海外侨商来闽投资兴业。[page]

    (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紧紧把握两岸关系重大积极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推动闽台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2.7亿美元,增长25.1%;对台贸易额75亿美元,增长8.7%。闽台产业对接持续拓展,农业合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获批设立。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厦门商业银行成为首家台湾金融机构参股的大陆银行,台湾人寿正式落户厦门。两岸“三通”实现新突破,厦门、福州机场成为两岸直航航点,厦航成为大陆首家在台设立办事处的航空公司,沿海8个港口成为首批两岸海上直航口岸,福州、厦门成为两岸直接通邮的封发局。“海峡旅游”势头良好,我省成为大陆首批赴台旅游省份之一,直接往来航线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通道。通过“两门”、“两马”、“泉金”航线往来人员超过百万人次,增长35%。教育、科技、文化及城际合作不断拓展,高校招收台生规模扩大,一批高职院校与台湾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我省成为地方媒体赴台驻点唯一试点省份。海西论坛等活动成效明显。

  (七)有力有效救灾防灾。全力抗御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迅速组织修复电力、通信、交通设施,及时安置疏导旅客和车辆,确保灾区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积极防御暴雨洪水和台风灾害,预先组织群众避险转移,及时展开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开展以“心系灾区、共渡难关”为主题的救援活动,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累计派出救援人员7250名、投入救灾物资2.87亿元、募集捐款13.94亿元、交纳特殊党费1.91亿元;采取超常规措施,提前超额完成3.65万套活动板房建设任务;救治455名从灾区转送的伤病员,安排549名彭州初中毕业生来闽就读中职学校;及时成立前方指挥部,对口支援彭州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展开,32个援建项目开工建设。不断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加快建设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海洋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863计划海洋监测专项福建示范区项目开始发挥作用,视频到乡、视听到村的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建成,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

  (八)扎实推进生态建设。深入贯彻节能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差别电价、替代发电、区域限批等措施。“上大压小”工作力度加大,淘汰小水泥生产能力67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102.6万千瓦。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燃煤机组脱硫设施安装覆盖面达93%,排放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重点污染源全面纳入在线监控。新建16个污水处理厂和13个垃圾处理场,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63%和93%。一批清洁电源项目建成投产,城市液化天然气及煤改气工程有序推进。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建设,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重点区域、海域、流域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名列全国前茅。全省港口布局规划获得批准,主要港口总体规划和重点港区控制性详规加快编制,岸线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得到加强。做好土地规划修编,调整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九)统筹社会事业发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双高普九”达标县(市、区)从48个增加到54个。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继续扩大,就读于达标高中的学生超过70%。高校服务海西六大工程扎实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工科类在校生比例提高到34%。加快职业教育“三段式”人才培养和办学模式改革,新组建7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和4个区域性职教集团。特殊教育得到重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增16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海西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福建土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更加繁荣。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社区医生联系家庭责任制试点继续扩大,医疗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奥运火炬在我省传递活动顺利举办。竞技体育实现突破,我省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第六届全国农运会成功承办。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贯彻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健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和就业援助体系,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企业劳动合同覆盖率达98%。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医改前关闭破产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妥善解决。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基本完成,福建大剧院、泉州海峡体育中心、省老年人体育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使用,省档案馆新馆、省残疾人体育康复就业培训中心开工建设。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人事、编制、民族、宗教、气象、防震、测绘、地勘、库区移民、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十)切实办好惠民实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科书免费提供,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实行生活费补助并推广免费营养早餐工程,新建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宿舍3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迎奥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实现。邮政进社区、海西书报亭建设、通信信息化助推新农村项目顺利完成。改造提升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完善百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改扩建百所农村敬老院、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光明行动”、造福工程、侨居造福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完成年度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补偿水平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部分重点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积极推进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1.8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解决。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专项补助继续增加,农村住房、水稻种植、渔工责任、渔船和森林火灾等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博物馆、纪念馆、城市公园实现免费开放。

  (十一)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平安福建”建设实现阶段性目标,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平安标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4.32%。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助体系,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加强“餐桌污染”治理和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深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开展乳制品质量安全专项清查,妥善处置问题奶粉事件对我省的影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事故总量减少5587起,下降21.9%。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十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贯彻落实监督法及实施办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708件、省政协提案730件,办结率均为100%。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继续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稳步实施,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全面展开,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纠风工作取得新成绩。积极推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强化市场中介组织清理整顿,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落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各个方面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公务人员,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福建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央各部门及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严重波及实体经济,外部需求显著减少,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各种不利因素对我省的叠加影响不可低估。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出口形势严峻,一些行业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加大。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比较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偏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非农收入减缓,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安全生产仍有隐患,食品药品安全存在薄弱环节,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的地方和部门研究问题不深、解决办法不多,有些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铺张浪费和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page]

    二、坚持“科学发展、四求先行”,扎实做好2009年工作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不畏惧困难,不回避问题,不人云亦云,充分认识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和我省相继出台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民生工程创造了重要条件;国际资本仍然看好我国,进一步吸引先进生产要素向我省转移仍然有许多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综合经济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日益增强,海西先行效应开始显现,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保证行动和工作的高度协调,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四求先行”、“四个重在”,着力民心、着力民生,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按可比口径不低于80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2%。

  保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信心依靠全省人民,在突破风险中把握机遇,在攻坚克难中形成合力,在有效运作中力求先行,着重在以下八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坚持立足国情重“三农”、融入全局重“三农”、改革创新重“三农”、统筹协调重“三农”,有效促进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

  以改革增添活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措施,巩固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农村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任职、农村“六大员”、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等制度,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乡镇“三农”服务中心,构建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以稳粮保障供给。第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基本农田红线,出台相关政策防止耕地抛荒,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开展土地整理,建成40万亩高标准农田。第二,加大“五新”推广力度,扶持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和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和新型农机具,鼓励多种超级稻、再生稻,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自给水平不下降。第三,抓好化肥等农资保障,调整农资补贴政策,加强价格调控,做好化肥冬储、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第四,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种粮补贴,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和较大幅度提高农机具补贴等政策,改进补贴发放方式,确保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加快新增55万吨省级储备粮库建设,完善储备管理和市场供应体系。

  以增收改善民生。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发挥山海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水产养殖和远洋渔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农业品牌。发展生态农业和节约型农业。搞好农产品购销与储运,促进大宗农产品价格平稳。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健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做好农民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扶持一批中心镇,增强小城镇辐射农村、带动就业的作用。

  以多予夯实基础。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完成普通公路改造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000公里以上。加快现有33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内基本完成。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抓好“五江两溪”防洪工程、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标准渔港以及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2010年前基本完成300公里海堤除险加固六期、七期工程建设任务。建成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解决130万以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年内完成80%以上村镇垃圾治理任务。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农”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page]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坚持创新驱动,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共技术服务。实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发挥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励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新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区域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重点行业建立一批技术开发基地、重点实验室和产品检测中心,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把“6·18”打造成国内外有影响的产学研合作大平台,积极培育科技经纪企业和经纪人,更有针对性地寻找项目源,更广泛地发动企业参与,更有效地扶持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并采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推进专利技术实施计划,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力度。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营造宽容、和谐、向上、想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推进工业平稳运行和转型升级。第一,发展先进重化工业。加快建设环三都澳、罗源湾、江阴半岛、湄洲湾(南、北岸)、厦门湾、古雷半岛等临港工业区和南平、三明、龙岩等产业集中区,推进炼化一体化、林浆纸一体化等项目,壮大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产业集群。第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区的集聚功能,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光电、生物制药、新材料、环保等产业。第三,加快传统产业改造。继续实施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和品牌提升。第四,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深化政银企合作,满足有市场、有技术、有前景的企业资金需求。建立并运作好小企业信贷中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实施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银行贷款风险保证金制度,建立重点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加快发展创业投资。第五,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建立地产名优产品推荐目录制度,在政府采购、重点建设和市政工程项目中,依照有关规定,协调项目业主与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依托营销联盟和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开展上下游协作,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围绕省内龙头品牌企业配套生产。鼓励企业布点建设营销网络和开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平台,拓展闽货市场。第六,强化运行服务保障。加强工业运行分析监测,健全煤电油运和重要原辅材料调度机制,推动工业持续较快发展。

  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大型批发市场,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拓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我省整机企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对接平台,推进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在制造业设计创意、动漫游戏等领域扶持一批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快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培育产业投资基金、村镇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组织。鼓励发展法律咨询、形象设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文体娱乐等面向民生的社区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和宣传推介力度,壮大旅游经济。

  (三)积极有效扩大内需,强化投资消费拉动作用

  加大投资力度。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扩大投资规模,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产业优化升级和自主创新、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今年安排省重点项目526个,力争新开工130个、投产120个,总投资11193亿元,年度投资1470亿元。按照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土地、环评、节能等管理要求,加快前期工作,加快报批进度,加快建设步伐,抓紧推进一批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的项目,开工一批前期工作完备的项目,储备一批符合投向的新项目。落实政府配套资金,带动银行贷款和民间投资,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用好建设资金,管好质量和工期,加强稽查和审计,防止腐败行为,建设精品工程。

  加快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推进海西铁路网建设,实现温福铁路6月份、福厦铁路12月底开通运营,新增快速铁路503公里;开工赣龙铁路复线、京福高速铁路福建段、漳州港尾铁路,提前实施新一轮铁路建设项目。推进海西高速公路网建设,新开工9个、续建16个项目,新增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推进海西大港口建设,重点开发“两集两散”港区,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码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推进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核电、煤电、气电、风电、抽水蓄能等电源项目建设,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70万千瓦;促进主干电网、省外联网、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和输油输气管网等项目建设。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一,着力提高居民购买力。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步增加对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扩大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消费信贷。第二,着力培育消费热点。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鼓励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出台支持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住房的相关举措;落实购买节能环保小排量汽车的优惠政策,加强城市停车场等设施建设,促进汽车消费;发展城市社区商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居民消费服务网络;积极开发节假日、体育健身和会展消费。第三,着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挥供销社主渠道作用,扩大消费品农家店的覆盖面。第四,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相关消费政策,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体制障碍;认真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粮食、食用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调运和储备,保障市场供给;健全价格监测和应急机制,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四)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巩固和发展生态优势

  加大节能减排攻坚力度。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的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强化新开工项目节能评估和环评把关,从源头上加强能源节约和污染防控。健全节能环保奖惩机制,继续实施差别电价、替代发电、污水处理运营费同处理效果挂钩等各项政策。继续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节能,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加快燃煤电厂、冶金企业脱硫等减排项目建设,督促企业完善污染治理设施,抓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依法查处治理设施不运行和违法排污行为。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23个污水处理项目和27个垃圾处理项目。鼓励环保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淘汰小火电、小水泥、小造纸等落后生产能力,严格限制审批建设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小水电项目。培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化改造,鼓励“三废”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力度。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用地,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利用和保护海岸资源,实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加快编制重点港区控制性详规,切实管好用好港口岸线、前沿海域和后方陆域。加强地质勘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深化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控,加快治理“五江两溪”、主要海湾和近岸海域。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内河、噪声和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全跨区域的综合整治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推进生态公益林、湿地、沿海防护林保护和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促进生态修复。[page]

    (五)充分挖掘潜力,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

  千方百计发展对外贸易。第一,继续实行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由省级财政统一承担的规定,对大宗优势产品出口给予退税支持。第二,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保单融资规模,健全银贸协作机制,加强外经贸企业融资服务。第三,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出口基地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聚集区,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第四,支持企业建设自主营销的境外终端贸易网点,保持市场份额,拓展新兴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稳妥收购和引进有价值的国外品牌、营销网络和智力资源。第五,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带动省内配套产业发展,扩大产品内销。第六,推动服务贸易载体建设,培育服务外包示范区,促进重点行业和企业服务贸易出口。第七,扶持进出口行业协会发展,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第八,把鼓励进口与促进企业设备更新结合起来,扶持企业进口先进的关键技术设备。第九,坚持实行7天工作制和24小时预约通关,建立大通关评价体系,扩大福建电子口岸覆盖范围,加强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创造良好通关环境。

  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抓好大项目定向招商,实行全程跟踪、专人承办、重点扶持,促进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完善“9·8”投洽会等重要平台功能,加强与境外企业界和行业协会的联系,建立动态管理的外资项目储备库,有效拓展项目源。编制对外招商重点产业目录,加快引进起点高、带动力强的项目,推动外资企业研发本土化,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引进创业投资基金等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推动企业增资扩股、境外上市。发挥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特殊监管区的综合政策优势,提升开发区发展层次。强化涉外部门、审批机构、经办人员的服务意识,为外商投资提供热情周到的一站式服务。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深化闽港澳侨经贸合作。拓展闽港合作八大平台的内涵和功能,推动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领域合作,吸引香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入驻福建,开展物流服务推介活动,承接香港离岸发包和转包业务,与香港联合举办服务业合作论坛,开展专业化联合招商推广活动,办好香港“福建省境外培训基地”,联手建立中小企业工业设计研发联盟。创新闽澳四项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与澳门、葡语系国家共同举办三方合作投资贸易活动,组织机电、建材等专场展会,开展“一程多站”连线旅游。坚持外事为民,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联谊,搭建经贸协作网络,吸引侨资侨智参与海西建设。

  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制定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建设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推进与中西部区域合作,积极推介海西港口,支持沿海企业到内地兴办“无水港”,鼓励内地企业到沿海兴办“飞地港”,扩大铁公海空联运,拓展内陆腹地。加快培育海峡西岸城市群,强化闽西南、闽东北城市联盟。加强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发展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和轨道交通,改善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加大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海岛和库区的扶持力度。做好对口支援,认真实施援建彭州项目规划,继续开展支医、支教和就业援助,深化互学互助,实现共同发展。

  (六)着力先行先试,推进闽台交流合作

  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顺应两岸“三通”新形势,持续拓展“五缘六求”,加快构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积极扩大“三通”效应。以一流水准完善口岸设施和交通网络,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做好厦门、福州客运包机航点和沿海8个直航港口的运营,推进与台湾本岛的海上客运直航,组织客源,拓展货源,发挥中转枢纽作用。完善对台邮件处理中心,促进福州、厦门两岸邮件封发局高效运作。拓展与金马澎直接往来。

  提升闽台经贸合作水平。细化落实中央的惠台政策,加强对台资企业的融资支持和转型升级服务,保护台商合法权益。建立与台湾行业协会、商会的对口合作机制,抓紧实施与台湾工商界已达成共识的项目,鼓励闽台双向直接投资。发挥台商投资区的功能优势,推进闽台重点产业对接,吸引台湾产业组团式转移。引进推广优良种苗、先进技术设备,推动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扩大台湾农产品贸易规模。加强对台远洋渔业和渔工劳务合作。推动现代服务业合作,鼓励闽台金融企业互设分支机构。打造海峡旅游精品线路,扩大大陆居民经金马澎赴台湾本岛旅游规模。

  促进文化交流双向互动。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工程,做好台胞子女在闽就读、就业指导服务,扩大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加快组建海峡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中心。推进科技交流合作,开展台胞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试点,争取扩大台胞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范围,引进台湾专业人才。深化图书发行、版权贸易等文化产业合作。实施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台湾文献信息中心建设。推进族谱对接,办好海峡论坛、妈祖之光等交流活动。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在动力

  认真实施国家统一部署的重大改革。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增加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做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相关工作,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实施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深化财政金融改革。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厉行节约,重点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继续推进收费基金制度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整合专项资金,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健全省管县财政体制,加大对困难县转移支付力度。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推进依法理财,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意见,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福建省投资、能源、交通、外贸、华侨实业五大集团,提高国有资本集中度和营运效率。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国有产权代表制度,健全投资决策、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管机制。进一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创立品牌、创新技术、科学管理,提升发展水平。广泛凝聚闽商力量,鼓励支持回乡投资兴业。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费,加大为企业减负力度,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年内完成省、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任务,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进政府管理方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继续推行项目法人招标和代建制。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中介服务组织和行业协会规范运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湄洲湾港口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厦门港一体化管理水平。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page]

    (八)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共享发展成果

  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新增城镇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面向城乡基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提高社会保险补助标准。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再连续两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推行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作用。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解决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职工医保问题。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重视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廉租住房3.5万套,其中租赁补贴1万套,发展经济租赁房,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努力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的高考改革方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大高层次、紧缺型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早期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和老年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用两年时间使全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基本诊疗设备装备标准。实施一批医院改造建设项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发展。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弘扬“三平”精神。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举办第四届“福建艺术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快发展出版发行等十大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文化强市强县。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推进泰宁、冠豸山、泉州“海丝”申报世界遗产和白水洋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新建改建一批图书馆和剧院,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下乡等惠农文化工程,健全社区、乡村文化服务网络,继续做好体育场馆、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重视档案工作,开展全省第二轮地方志修编。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发展老年体育,全面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积极筹办2010年全国特奥会和第十四届省运会,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持续办好惠民实事。今年继续集中财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教育方面,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宿舍建设工程,对城乡低保家庭高中学生提供助学金,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把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方面,继续实施“光明行动”;实施农村卫生百千万工程,改造建设300所乡镇卫生院,选派千名医生帮扶基层卫生院,培训万名乡村医生;实施妇幼和老年卫生健康计划,推动社区医生进家庭,建设儿童医疗救治体系,对城乡低保妇女每两年进行一次免费专项体检。文化建设方面,实施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加快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社会保障方面,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加快实施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建设;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百所农村敬老院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18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标准;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继续对全省农村住房进行保险,森林火灾保险扩大到全省,水稻种植保险扩大到25个粮食主产县(市),渔船保险扩大到全省沿海县(市),降低渔工责任保险费率。强农惠农方面,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及流域治理,继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实施农村路网拓展工程、全省水库和海堤除险加固工程;提高村主干补贴补助标准,对村计生协会会长、妇代会主任、团支部书记发放津贴。和谐平安方面,巩固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继续帮助驻闽部队建设生产生活项目;加强食品放心工程建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今年影响稳定的因素会更多、更复杂,维护稳定任务更加艰巨。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依法有序开展城乡基层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继续推进“平安福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城乡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行政问责,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震设防能力,健全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畅通信访渠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大信访督查督办力度,解决好征地拆迁过程中群众的合理诉求,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法律服务和援助。落实优抚政策,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支持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训练和后勤保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海防、人防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

    三、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必须致力先行

  “科学发展、四求先行”,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把对人民负责落实到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上。

  应对挑战坚定先行。越是面对困难,越要确保增长,越要科学发展。切实增强先行的信心,立足自身,共克时艰,锐意进取,沉住气,铆足劲,多做事,努力从各种不利因素的倒逼中创出一片新天地;自觉树立先行的理念,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高起点,集约化,可持续,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积极拓展先行的实践,持续举措,持续效应,持续发展,着眼先,着力求,着重行,努力用实实在在的作为开拓海西先行的新境界。

  主动运作促进先行。把“四个带动”作为有效运作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通过项目带动,集聚要素,推动落实,培育新增长点,增强发展实力;通过品牌带动,精益求精,争先创优,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竞争能力;通过创新带动,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拓展作为空间,激发创造活力;通过服务带动,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真情关心群众、帮助基层、扶持企业,凝聚发展合力。

  依法行政保障先行。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提案,高度重视人大执法检查、代表视察和政协专题调研、委员视察成果的采纳和落实,广纳群言,畅通诉求,尊重民意,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办事公开制度,把政府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廉洁高效推动先行。严格公务员管理,深化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下决心解决纪律松弛、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等问题,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倡导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反对铺张浪费。从领导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真正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海西先行前景广阔,科学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新成就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