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国利民举措--解读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举措

2010-03-26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会有哪些影响?如何落实好上述政策,避免走弯路?为此采访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利国利民 新举措“亮点”多

    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认为,国务院出台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措施有助于扩大内需,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既利国又利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25日说,扩大内需,最终要靠市场和社会的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中小企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六成,上缴税收占全国总额的一半,并提供了全国约八成的就业机会。因此,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政策措施对国计民生都十分重要。

    他说,上述举措既有利于“支持国有大企业做强,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焕发活力”,进而能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国有企业在教育、医疗卫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服务水准不尽如人意。民间投资的持续进入,通过竞争,能够推动国有企事业单位提高服务水平,逐步解决“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

    他认为新政策“亮点”很多,特别是“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的表述。另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兴办金融机构”等政策措施也是“可圈可点”。

    启动民间投资至关重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表示,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政府及其相关投资发挥了重大作用,占有重要比例。在投资和消费关系上,投资占比过大。要保持内外部经济平衡发展,启动民间投资至关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认为,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利于巩固经济回稳向好的势头、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他认为这些政策措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为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如果占经济六成的民营经济投资上不去,中国经济要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不可想象的”。

    庄健说,中国政府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实现了去年“保增长”的目标,但4万亿元投资中的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等领域,国有大企业成为承担这些项目的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直接得到的机会不多。因此,在今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没有悬念的情况下,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应该从依靠国有企业转向依靠民间投资上来。民营企业市场化程度高,这意味着民间投资具有较高的效率。“中国经济要获得持久增长的动力,必须依靠民间投资的拉动”。

    努力消除“玻璃门”等障碍

    庄健说,中国当前存在的就业问题与结构不合理均和民间投资不旺,以及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和门槛上遭遇“玻璃门”等限制有关。

    为此,新政策措施规定,要“进一步解决民间投资准入难的问题,深化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改革开放,规范投资准入门槛设置,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将民办社会事业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重要补充,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彭森说,我国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垄断行业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

    他表示,要从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继续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着力拓展非公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

    孔泾源说,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理念上要有一个大的调整,思想上要解放”。现在很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已经出台,但实际上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他认为要做到三个创造:一是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现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要素的使用依然是国有经济占优势,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民营企业平等使用要素的政策。二是创造各类经济主体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一些领域,虽然说民营经济可以进入,但实际进入不了。三是要创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保护的法制环境。

    积极稳妥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认为,希望有关部门和地区积极稳妥地落实上述政策措施,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不应作为权宜之计,而是作为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他说,多年来,我国许多领域的投资是向民营企业开放的,但由于缺乏完整的计划和制度,结果不太理想,民营经济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有关部门在制度设计时,应广泛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不能一哄而起。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妥善处理公众、民营企业和合作方之间的关系,规避各种风险,平衡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以参股和兼并国有企业为例,如果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及政策安排,就难以避免腐败的滋生和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陈小洪说。

    另外,民营企业进入供水、能源、通信等基础性,垄断性行业,涉及重大公众利益。国外一些国家有比较完整的制度和程序,妥善平衡各方利益,既保障供应和服务质量,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同时,通过相应的政策安排,使弱势群体的生活不受影响。

    庄健认为,有关部门应摸清民营资本的真实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因地制宜地制订相关细则,在融资、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民间投资必要的支持。例如,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开始阶段,投资风险大。国家应在政策、信贷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各种资本的创业和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