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11年第14期:大事故之后的民众心态
经历灾难,方见真情。在事发地,传递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网络上,也有无数的人们迅速通过手机、互联网传递着温情、爱心和理性。
微博给力 网友无眠
从7月23日晚8点半左右发生动车追尾前后开始,12小时新浪微博上的相关话题即达到110万左右,24小时新浪微博上的相关话题即达到400万左右。另外,其他腾讯、搜狐、网易、凤凰等微博也紧紧跟上,产生了大量的话题。
7月23日20时27分,网友“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
网友 @羊圈圈羊7月23日 20:47 发出的一条求救微博:“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
就在几分钟前,@羊圈圈羊乘坐的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造成D3115次列车2节车厢坠落桥下,另1节车厢悬挂半空,一场灾难在@羊圈圈羊们毫无预料中降临。
@羊圈圈羊的求救微博发出后迅速被转发,引发无数关注。
救援争分夺秒 从线上到线下的互动
一场从线上到线下的大救援也迅速开始。
浙江消防消防部门调集杭州、宁波、台州、丽水、金华等地300多名官兵参与现场救援,共有58辆消防车参战。温州市所有的救护车直奔现场,此外,杭州、台州、丽水五支医疗队急赴温州。
21时零5分, @羊圈圈羊 再发微博“救我们,火车现在处于倾斜状态,车内封闭,前面几节车厢基本连撞了”。
而这时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已经启程紧急赴温州,正在出访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也致电要求全力救援。
微博有网友第一时间发帖希望市民开车到现场参与救援。
事故发生后,许多温州人马上参与了救援,其中有一位市民开了一辆七座的面包车,回来开了四趟,救出许多人。
一位姓彭的市民驱车经过施法地段,立刻加入救援“一共抬出了4个人,其中一个已无生命体征,另一个受伤比较严重。
22点, 微博爆料温州所有120急救部门都正在赶赴现场,部分伤员已经被送往温州康宁医院。医院用血量增加,希望爱心人士,能积极献血救助受伤乘客。“请所有愿意加入献血队伍的温州当地朋友,前往温州新城大道41号温州血站。献血时请带好身份证。”
温州广电传媒集团公共民生频道主持人温从寅则在新浪微博上说“温州中心血站来了很多人,我到了,你们来吗?”
据记者现场报道,有两百多志愿者前往血战献血,网友yaoyaosz:“队伍排到门口,温州深夜团结,感动。”瞬间转发4000余次,并一度上涨。从该网友配发的图片可以看出,市民的队伍很长。
温州市民漏夜献血也感动了不少网络达人。
何炅: 在网上看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温州本地的好心人深夜在血液中心门口排队献血,感动!大家多多关注,有什么我们能做的,我们在!
李小冉:唉 睡不着了 知道温州的事, 别的不说了, 近的捐血远的捐钱 ,希望这样的事故以后不要再发生了, 今夜, 为他们祈福。
而被称为“蔡师”的微博达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也转发了多条“温州血液库存告急”,并在微博上和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进行了沟通,浙江省卫生厅的官方微博随后公告:各位网友,目前事故中的救援用血有足够保障,台州调配的200单位血液和丽水调配的150单位血液已到达救援现场,请大家放心。
@羊圈圈羊22:45发出了让网友松了口气的消息:警察救我们了,我们已经从高铁架上下来了,上帝保佑!
生死瞬间的人性光辉
最后的获救者——项炜伊,女,两岁半,爸爸叫项余岸,妈妈叫施李虹。15日一家三口坐动车去杭州找外婆,爸爸在微博上发照片纪念“伊伊第一次出远门”。23日坐动车回家,事故发生前一小时还在发微博说女儿。搜救结束后10小时,伊伊被发现了,父母却双双身亡。(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突如其来的大事故,让我们揪心,让我们悲痛。但在悲痛之余,我们有幸看到了大难中人性之美的怒然绽放。
网友涛声依旧如此评论道,潘一恒,是一名与我同年的D301次动车司机,正是他在千钧一发之际,舍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坚守岗位果断紧急制动,挽救了更多旅客的生命。
当有报道称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之时,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双眼。
试想,没有潘一恒在最危险的时刻紧急拉闸制动,没有潘一恒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这起事故更会是一种怎么样的结局?
生死一瞬间,我们看到了潘一恒闪耀出来的生命的光彩。而这种生命的光彩,不仅仅表现在潘一恒的一个人身上。
灾难之殇中闪烁的人性之光,让我们见证了公民精神的成长。每一次灾难危机,实际上都是一次社会关系的考验。我们不愿意用这样方式来考验,但是一旦灾难考验来临,只有团结和爱,才能使孤立变得温暖,脆弱变得坚强。
灾难之所以能让人心凝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以无比巨大的威力和极其残酷的代价让人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在严酷的灾难危机中,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相互扶助,相濡以沫。诚如诗人艾吕亚说,人类作为共同体的特质,那就是守望相助,心意相连,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那些在第一时间主动投入事故救援的公民,用爱、人性和对生命的尊崇,又一次表现出公民社会的力量。让处于危难中的兄弟姐妹们,感到有无数关切的行动和援助的双手正在伸向他们,守望相助的背后是四面八方的力量将这场灾难之殇分担。面对灾难,我们同伸手,在经历灾难的悲怆之后,我们仍将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各方声音评事故
《南方都市报》社论指出,作为集中了几乎全部资源的铁路部门,从规划到修建再到运行,每一个环节无法看到公众参与、监督的影子。而如今,惨剧已经发生,“风险”的大部分都真实地抛给了公众。更让人遗憾的是,此次铁路部门或回应不及时,或将回应仅仅纳入技术范畴,这就意味着铁路部门依然继续着自说自话的路径,用技术的屏障阻挡着公民的介入。
此次动车追尾事故的处理,除了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抢救伤员,尽早开通铁路之外,与之并行不悖的还在于及时应对混杂着焦虑和疑惑情绪的公众。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所有人都开始介入事故本身,这也意味着政府必须向所有关注此事的人做出交待。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通微博账号等形式及时发布消息,澄清事故发生原因,公布事故处理进展,这样既可以为事故的直接相关人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也可以更好地消除公众的猜忌、疑虑和担忧。但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在应对民众方面显然还是太过迟滞。
在最受人瞩目的事故发生原因上,目前铁道部或者官方媒体给出的结论主要是指当晚雷电击中D3115次列车之后,该车通信系统随即失灵,导致无法发出列车状况的信息,从而引发了调度上的失控。
这样的答案尽管未必是最终的调查结论,但在几十条消失的生命面前,我们不禁会追问:为何雷电击中就会导致停电,且通信系统一失灵,就一定会发生追尾事故吗?一般来说,每两列动车之间有7000-8000米的“闭塞分区”,后面的车为何没有收到前方列车停车的信号?
此外,号称高精科技的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控制系统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种种疑问徘徊在每个关注者的心中,也叩问着铁道部这扇紧闭的大门。即使是在昨日深夜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勇平的回答依然没有新的解释,让人不解。
除了哀悼逝去的生命,我们更当做的就该是做出深刻的反省。作为集中了几乎全部资源的铁路部门,从规划到修建再到运行,每一个环节无法看到公众参与、监督的影子。而如今,惨剧已经发生,“风险”的大部分都真实地抛给了公众。更让人遗憾的是,此次铁路部门或回应不及时,或将回应仅仅纳入技术范畴,这就意味着铁路部门依然继续着自说自话的路径,用技术的屏障阻挡着公民的介入。
然而,这样的“独角戏”应该废止了。在信息时代,人们基于爱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之下构筑成一个伟大的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就是此刻关注事故人们的真实写照,人们借助短信、微博等各种工具传递着救援信息、寻人启事,编织了一张可以传递信息、鼓舞信心、宣扬真爱等情感的虚拟网络,形成的是一个巨大的场域。
在这个场域中,政府部门必须转换思维,主动介入,以开放的姿态与公民进行互动,否则,这一场域便容易成为谣言的乐土。也正是基于此,我们呼吁:信息时代,请直面公众;生命面前,请直面公众!
《新京报》社论呼吁,尽快查清事故原因是重中之重:尽快调查并公布原因、启动问责,才是对不幸死难者和家属最好的告慰,也才能恢复民众对铁路交通安全的信心。
很多网友也在追问,动车惨剧后面是否存在人为因素。比如,为何后发车的D3115跑到了先发车的D301前面,D3115次列车缓行乃至停车时,有没有发出应急信号并向调度报告?有乘客逃生后回忆,事故发生之后,列车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出现,他们有没有经过应急的训练……这些疑点都需要详细的调查。
而这些疑点当然不能仅靠铁道部门自己来调查解释。据报道,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已经成立,有关部门也要求“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事实上,就在7月23日,国务院还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这一特大追尾事故的发生,再次警示安全问题容不得丝毫松懈。
尽快调查并公布原因、启动问责,才是对不幸死难者和家属最好的告慰,也才能恢复民众对铁路交通安全的信心。正如浙江省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微博上所言:“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于天气和技术性因素?又该谁来埋单?铁道部门应痛定思痛,从中汲取深刻教训:铁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伤不起啊!”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要求高速时代尤须系好“安全带”。动车追尾,是这个“多事之夏”惨痛的又一笔;一向被认为较为安全的铁路出事,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从客车起火到煤矿透水,从电梯逆行到桥梁垮塌,安全事故高频率、大范围发生,拉响了“风险社会”的警报。
墨西哥湾原油污染,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现代社会,科技越发展,内部组成的密集度和复杂性就越高;技术越先进,相互的依赖和影响程度就越高。微小的失误、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风险。
今天的中国,更置身于一个“风险胶囊”之中:浓缩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也浓缩着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在带给人们更多“文明的成果”时,也难以避免地让“文明的风险”相伴而生。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足够的应对之策,为高速发展时代系上一根牢固的“安全带”。
以铁路为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铁路可说进入了“高速时代”。高铁的里程、时速等达到了世界第一。我们需要这样的速度,但也需看到,更快的车速、更密的车次、更多的路线,需要更精确的管理技巧和更严格的安全意识,这是铁路的“高压线”,也是发展的“生命线”。列车“贴地飞行”,只有系上管理、制度和责任的“安全带”,才能无愧“第一”。
按“海恩法则”,一次严重事故的背后,有着几十起甚至上百起轻微事故或未遂事故。虽然运行系统有别,但高铁出现的许多“小状况”,已暴露铁路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果足够重视,或能避免事故发生。事发之后,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强调“一定要把事故查清,给社会一个交待”,表明了中央的坚决态度:只有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查明原因,严厉问责,堵住漏洞,做好补偿,才是对事故伤亡者负责,对公共安全负责。
针对近期出现的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国务院安委会发出通知,要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提醒各级管理者,在“风险社会”到来之际,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具备前所未有的风险意识。
当列车在铁轨上飞驰,管理系统是否能跟上节拍?当高楼不断刷新天际线,消防与救生措施是否一起生长?当桥梁道路建设一往无前,施工质量与工程监管水平能否同样提升?当我们为“嫦娥”遨游太空而自豪,为“蛟龙”潜入深海而骄傲,我们能否在保证公共安全方面,也走得更快?
事故之后,更多的列车将驶过更长的铁轨,发展高铁的方向不会因此改变,但强烈的安全意识必须在对事故的处置总结后更严密地提上日程。惟愿管理部门以痛定思痛的责任感和如履薄冰的使命感加大安全措施,让所有乘客都能如愿抵达目的地;也惟愿中国这列高速行进在复杂环境中的动车,更稳健、更安全地把人们带向未来。
《环球时报》社评分析认为,中国社会需要度过温州事故的危机,它的结局应当是我们拥有更安全的高速铁路,而不是把铁路的速度降下来,回到绿皮车时代。
温州动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在世界铁路史上属于高级别的,尽管不能说它是最严重的。它给中国高速铁路筑路大潮带来的心理冲击同样是高级别的。中国交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高铁及动车使中国交通首次冲到世界领先位置,中国缺少这种领先的经验,社会疑虑重重。
这次追尾事故的原因尚无准确说法,但公众对“技术不成熟”、“管理混乱”的怀疑都有一定逻辑性。铁道部门面临严厉的质询和拷问,它必须勇敢、坦率地面对。这是对公众,也是对铁路部门自己负责任的态度。铁道部迅速解除上海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等人的职务,这可以看成铁道部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客观而言,中国社会的整体管理水平不如美欧及日本,中国各种交通工具的平均出事率都高于发达国家。这拉高了中国在全世界率先发展高速铁路的管理风险。铁路部门对此应警钟长鸣,不仅我们的技术要绝对可靠,规章制度要做到全面细致,运用和执行这些技术、规章的一丝不苟程度,也必须是世界一流的。而这一点恰是中国社会不放心,也很可能是中国铁道部门做起来会有些吃力的地方。
应严厉查处这次温州事故的所有责任人,但这次事故不应成为否定中国铁路提速运动的理由。从动车到高铁,铁路的快速进步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立下汗马之功,在今天中国铁路十分困难的时刻,中国公众应当能够做出严厉问责和鼓励前进之间的理性区分,中国人不应向在世界上第一次全面领先的中国人的团队,抡起将之“一棍子打死”的大棒。
中国已经到了在个别领域向世界最先进水平挑战的时候。而任何顶尖的位置都是有风险的,看看早年的轮船、火车、飞机、航天飞机所经历的一切,我们就清楚了。但中国的高铁决不能和旧时交通工具的发明做自我对比,今天的中国社会也不会允许这样的安全不确定性。中国高铁不应仅是速度上的奇迹,它还必须是技术安全以及管理安全上的全面奇迹。
铁路部门要真诚对待公众的批评,做大事就得有大的担当。这次温州追尾事故应成为铁路全行业的血训,它应成为快速铁路更高安全性的起点。我们也想对公众说,对铁路的批判是重要并有益的,但舆论也要避免形成对铁路全行业职工过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过度的压力有可能干扰理智,它与加强铁路安全并非永远是正相关的。
《京华时报》评论指出,这些年,我国铁路发展很快,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铁路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布局基本完成后,又开始追求全国范围内的时间布局,动车组、高铁这种“时间压缩机”即在节约出行时间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成为事故发生概率可以攀高的理由,都不能成为对各种因素考量不仔细、不严密、不成熟的理由。
科学发展的理念早就告诉我们,发展第一位的是“好”,第二位才是“快”。不能让快跑到好前面。不能嘴上把好放在第一位,心里把快放在第一位。不能不顾实际条件不顾客观制约都搞跨越式发展,不能动不动“创造条件也要上”、搞萝卜快了不洗泥似的粗放式发展。
一些地方、行业、领域频发的安全事故告诉我们,不遵从科学发展理念,不讲求发展质量,迟早出问题。我们不能总是让带血的GDP、频发的安全事故中众多无辜生命的殒灭来反证科学发展的正确性、深刻性,还是要老老实实地相信科学发展的道理,老老实实地走科学发展的路子。
人总有躲避风险的本能与潜意识,一些官员所以要突破人的这种自我保护系统,往往在于冀望通过短期内的发展速度求得政绩,以积累政治资本、实现个人升迁。在这个意义上,只有严加问责,才能迫使一些官员回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把公共安全、百姓生命视作不可逾越的红线。
铁路发展的快已经有目共睹,一些险象与事故已经发出警示,不能再这么快下去了。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对生命高于一切的忠实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