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精选题每日一练(41)

2011-08-11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1.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人已长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于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而如今——或许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
  B.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
  C.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
  D.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
  2.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3.一战后,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德国整个学术文化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海德格尔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述,马克斯·韦伯名震整部社会科学史,施密特是影响现代宪政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心理学方面,格式塔学派也悄然兴起;在文学上,霍普特曼和托马斯·曼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双星闪耀,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是上个世纪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戏剧、电影和音乐亦都是迅速进入黄金时代,风格变得迷人而多样化。德国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经济上所失去的,从科学和文化上赢回来。对于当时内外交困,14年间更迭了多次内阁的政权来说,这样的繁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A.一战后德国在学术文化方面引领世界
  B.学术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
  C.德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往往是相互促进的
  4.近日,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癌症研究所和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独立进行的研究活动中,从多种人体癌细胞中分离出了单独的基因,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这些基因可以使人体正常的健康细胞发生癌变。多年来,基因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一直认为,可以通过改变这种基因的办法来使癌细胞转变为正常细胞。现在,他们果然找到了这种基因,从而使人们在战胜癌症的进程中又前进了一大步。
  下列说法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A.这些基因的发现是不同的研究机构相互合作的结果
  B.这些基因能够对癌细胞进行修复,因此可以成功的医治癌症
  C.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些基因,因而成功地克服了癌症
  D.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在人类攻克癌症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5.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答案解析:
  1.此题答案为C。A项将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与创作水平作比较,而原文并没有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属无中生有。B项混淆谈论对象,原文说的是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因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由“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部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中国文人已长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可知,C项的表述正确。D项属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指出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存有趣味分歧,也就更不确定是否“由来已久”了。
  2.本题答案选D。A项,文段只是提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由此不能推出“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故错误。B项,文段提到春秋前,我国北方种稻少,故“不产水稻”的说法有误。C项,文段讲“到宋代,稻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但并不能推出“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这一结论,故也错误。D项可由文段推出。
  3.本题答案选B。由“一战后,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德国整个学术文化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并不足以得出“一战后德国在学术文化方面引领世界”的结论,排除A;文段说的是一战后“德国似乎要把它在政治和经济上所失去的,从科学和文化上赢回来”,由此无法得出“德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排除C;文段没有表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相互促进”的文字,D项无中生有,排除;“对于当时内外交困,14年间更迭了多次内阁的政权来说,这样的繁荣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这句话恰恰证明了“学术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结论,故B项与文段相符。
  4.本题答案选D。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理解型题目。A项表述与文段中“在独立进行的研究活动中”相悖。文段提到的研究结论是“这些基因可以使人体正常的健康细胞发生癌变”,B项表述也明显与之相悖。C项“成功地克服了癌症”,将未然变成已然,错误。
  5.本题答案选B。B项颠倒黑白。由原文“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可知,中西方的“差异”并非对立的、不可调和的,而是可以“互补”并达到和谐的,且“难以为继”的说法无法从文中推知。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