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须牢记的技巧

2014-07-11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逻辑判断题目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由于做题习惯于采用日常思维,极易落入命题人所命制的思维陷阱,不仅速度较慢,且误选错误答案而不自知。因此这部分题目历年来也是考生失分的主要阵地之一。
  既然采用日常思维容易做错,考生就需要彻底了解逻辑判断,在做题时加强对逻辑判断题型的了解及解题熟练度,以期提高正确率,且加快做题速度。
  一、逻辑填空词语范围
  所谓词语范围的大小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指称对象范围大小,另一个方面是指语义范围大小。
  首先,看看指称对象范围大小
  比如说“一挥而就”和“一蹴而就”这两个词语,语义相近,差别在于“一挥而就”主要是指写字、写文章或画画快,有其固定的对象范围,而“一蹴而就”没有特定的范围,就是指做事情快。这就是所谓的指称对象范围大小不同。这一点要求考生在做题的时候注意如果题干不是特殊指称某个范围,大家就要选择范围较大的词语,比如: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不是___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多年的探索。
  A.自然而然                 B.轻而易举                  C.一蹴而就                 D.一挥而就
  解析:“不是···而是···”说明前后是反义词的关系,后文强调时间长,所以前文应该是时间短,排除A、B。题干不是文学、创作方面的特殊范围,所以不能选择“一挥而就”,所以选择C。
  这是范围大小的第一个方面,指称对象范围的大小,大家做题的时候如果题干不是某一特殊的范围,我们就要选择范围大的选项,如果考生不能够确定每个选项的范围,可以尽量选择比较熟悉的词语,一般比较熟悉的词语使用的场合比较多。
  其次,看看范围大小的另一个方面--语义范围
  同样对于语义范围不同的选项我们也要尽量选择范围大的选项,何为语义范围大的选项,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选项能够包含另外两个甚至三个选项的含义,那这个选项就属于语义范围大的选项,当选。比如: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生活经验的范围和性质不同,所___而形 成的思维框架、思维模式也就不同。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沉淀                 B.积淀                C.积累                  D.发展
  解析:积淀有积累和沉淀的意思,所以B选项语义范围最大,当选B。另外D选项属于逻辑错误,应该先“形成”后“发展”所以排除D。
  这是范围大小的第二个方面,语义范围大小。主要针对选项当中两个字的词语,如果某一选项能够概括另外两个或三个选项的语义,那这个想象相对来说就是比较好的。
  二、逻辑填空解题三大误区
  逻辑填空作为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个必考难点题型,很多考生在备考期间正确率低,并且通过大量练题难以提高。事实上,逻辑填空中存在几个常见的误区,如果忽略了这几点,那么考生提高逻辑填空的正确率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了。下面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编写组给大家指出了解题的三大常见误区。
  1.逻辑填空靠语感,哪个选项读起来最顺就选哪个
  由于行测题量大,时间紧,很多考生做题的时候想要在一些题型上抢时间,逻辑填空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近年来“逻辑填空”越来越注重对考生“逻辑”的考查,早已不是简单通过语感就能得出答案的。解决此误区的方式,要求考生对于题干信息进行挖掘和把握,并且能够结合生活常识,找出每个选项侧重点的细微差异。
  2.没见过的搭配肯定不能选
  考生大多数会认为,逻辑填空考查的无非是平常对于词语的积累和把握,因此没见过的搭配往往都是错误的。突破此误区,需要考生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没见过的搭配未必会是错的,考生需谨记。
  3.心中默认应填入的最佳词语,选项中有就不多加考虑,直接选择
  命题人正是利用了许多考生对于某些生活中常见词语的误用,或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巧妙地设置了干扰项。
  通过以上几个误区分析,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逻辑填空是言语板块的难点,不可以压缩这部分的做题时间;第二,逻辑填空加重了对语境上下文的把握,应通过日常联系注意寻找语境提示点;第三,不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判断选项正确错误,而应在平时多看书多积累,追根究底了解清楚言语中的专业用法。
  三、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近两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科目的逻辑判断部分以可能性推理为主,这类题目实质是考查论证的相关知识。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提前复习教材编写组建议考生在掌握论证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解题方法。
  1.寻找论证关系
  寻找论证关系是解答可能性推理题目最重要的方法,要准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清题干的论据、论点和论证关系,这是解题的基础。大部分可能性推理题目都可以运用,特别是要求削弱、加强论证或寻找前提的题目。
  准确区分论点和论据的技巧:找“结论”、找联结词和找特征词。
  (1)找“结论”。当题干出现“结论”时,之后的语句即为论点,前面的则为论据或无关信息。
  (2)找联结词。通常,“所以”、“因此”、“那么”、“显然”、“由此可见”、“简而言之”等联结词之后的语句是论点,而在“因为”、“假如”、“由于”、“既然”等联结词之后的语句是论据。
  (3)找特征词。如“宣称”、“认为”、“说明”、“建议”、“推测”等表示断定的词之后的语句可能是论点,如“理由是”、“根据是”、“例如”等之后的语句一般是论据。
  2.运用因果联系
  如果现象A的存在引起了现象B的发生,我们就说A是导致B的原因,B是A所引起的结果。当题干论证中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因果联系来解答相应的题目。
  因果联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别从消除因果联系、寻找或排除其他原因、指出存在新的因果联系以及找寻现象出现的原因几个方面考虑。
  (1)消除因果联系。当题干指出A和B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得出结论为A是B的原因时,要削弱题干的论证,也就是要消除A和B之间的因果联系,即找出使A和B的因果关系不存在的选项。
  (2)寻找或排除其他原因。若要削弱题干论证,则选项需指出存在其他条件C才是B的原因,即另有他因。若要使题干论证成立或加强题干论证,则要排除他因,即指出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结论。
  (3)存在新的因果联系。包括因果倒置和存在间接因果两种。
  (4)找寻现象出现的原因。适用于解释题干论证的题目。
  3.搭桥法
  论证成立所隐含的一个假设是论据的讨论对象与论点的讨论对象是有本质联系的,这就是所谓的“搭桥”。当发现题干论据与论点之间存在的明显跳跃时,就可以采用搭桥法寻找题干论证成立的隐含假设。搭桥法适用于前提型题目和加强型题目。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对于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 你能拿下吗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