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 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已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要求布设了PMIO国控监测点,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网络。但PM2.5比PMlO在空间上分布更均匀,不能简单地把全部PM2.5监测点位都布设在原PMlO点位上。因此,为了在城市里用最少的点位来准确全面反映城市的整体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在区域层面优化统筹各种类型的点位,迫切需要出台PM2.5监测点位布设的指导意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PM2.5的监测点位在空间上必须均匀分布
B.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C.《环境空气质量检测规范(试行)》对于PMlO的监测卓有成效
D.目前在PM2.5和PMIO监测点位的区域统筹上还存在问题
2、在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都对“文化”作出了这样的注解: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精神财富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让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文化,无论是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的定义,其内涵都包括科学,也就是说,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既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也包括科学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是一软硬实力兼有的文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什么是文化
B.如何正确理解文化内涵
C.科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如何对文化作出准确界定
3、现代企业不仅是物质生产者,也是文化观念的创造者;企业既生产自身,也创造人格;既创造满足市场需要的商品,也塑造企业文化人。观念创新的文化逻辑客观上要求现代企业要以经济与文化互动的模式,创造新的企业发展模式,这是企业文化境界的呈现。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呈现经济与文化互动的模式
B.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C.揭示企业文化境界生成的逻辑
D.阐明观念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
4、种粮大户们认为,要真正使种粮有效益,农民种粮有积极性,一方面是要加大对种粮新主体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各类补贴力度,规范操作运行,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到农民手中,使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另一方面,要对稳定多年的种粮规模经营主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基础能力建设、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向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倾斜。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加大扶持力度有助于提高种粮积极性
B.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大小取决于种粮的收益
C.种粮大户及粮食专业合作社应该享有政策优惠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种粮积极性
5、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心理情绪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不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低落、懒惰无力,甚至导致心理及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卫组织的一分资料表明,上世纪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约10万人患上抑郁症,精神病发病率上升8%。究其原因,是该现象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过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其出现坐卧不安、思维迟钝等精神异常状况。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异常天气会对人的精神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B.抑郁症与气候异常、天气灾难有一定关系
C.有必要深入研究厄尔尼诺等异常气象条件
D.古代“天人合一”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1、D。文段首先论述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的情况,接着说明设监测点中,不能简单地把全部PM2.5监测点位都布设在原PMlO点位上。然后“因此”引出重点句,即“为了在城市里用最少的点位来准确全面反映城市的整体环境空气质量,以及在区域层面优化统筹各种类型的点位,迫切需要出台PM2.5监测点位布设的指导意见。”重点句本身就更进一步说明了PM2.5和PMIO监测点位存在问题,必须在区域层面优化统筹各种类型的点位。
2、C。首句阐述了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接着指出文化的内涵包括了科学,科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一句补充说明了科学的内容,可见文段的重点在于说明科学和文化的关系,并且我们从文中知道,科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A,文段首句阐述了企业不仅要注重物质方面的生产,也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发展。接着第二句阐述企业如何呈现自身的企业文化境界,采取的措施即“要求现代企业要以经济与文化互动的模式”。故答案为A选项。
4、B。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文中描述了要真正使种粮有效益,农民种粮有积极性,后面给了对策,两者属于并列主体,而B项将其描述成了条件关系,故选B
5、A。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优先寻找文段的主旨句,文段是分总分的结构。“研究表明”后引导的句子即文段的主旨句。根据主旨句,后面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室对主旨句的举例论证及原因分析。只有A项是同义替换,所以答案选择A。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