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许多优秀人才仅因在招聘面试过程中的小小失误就失去了良好的工作机会。尽管面试形式多种多样,主考官的提问五花八门,目前尚无万无一失的应试方法可供应聘者借鉴,但以下要点可以使应聘者提高应试能力,提高成功率。
由这段话可推知下面的内容是关于:
A.在应聘中主考官提问的各式问题
B.各种各样的面试形式
C.一些可供借鉴的应试要点
D.优秀人才在招聘中失败的原因
2.近年来,中国动漫发展势头迅猛,动画片年产量超过13万分钟,动画电影年产量达到16部,网络动漫年产量3000~5000部。然而,年逾八旬的中国动漫却正体味着不小的尴尬。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孙悟空”名列其中。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有11%。中国动漫作品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A.我国动漫产业与日韩欧美国家存在的巨大差距
B.“孙悟空”相比其他国产动漫形象具有的优势
C.中国动漫产业中优秀原创动漫形象匮乏的原因
D.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在“质”上取得突破的措施
3.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B: 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
C: 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
D: 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
4.制度的监管离不开法律的依据。微博营销也一样,只有触犯了法律的行为才会启动相关的法律程序。然而,目前对于微博营销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或者恶意诋毁的现象,并没有相对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规范微博营销必须加强制度方面的监管
B. 应坚决制止微博营销中的不正当竞争
C. 应尽快出台规范微博营销的法律法规
D. 微博营销一旦违法就应启动法律程序
5.我国古代诗人探索多样的表达形式来体现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美,这使古诗英译困难重重。就诗的外型看,每句字数相同与否,使其或呈方阵,或呈长短句式,而英语诗歌的行数和每行的音步数固定,但字数不固定,外型均呈长短句式,英诗虽然有可能译出近似原诗的长短句式,却难以再现古诗的方阵外型,其中的美感就会大打折扣。例如下面的回文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这首诗仅用十四个字却起到了二十八字的作用,诗起来声调和谐,婉转悦耳,极具音乐美感,但这样特殊的诗歌形式在英文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表达形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古诗英译造成美感缺失
B.诗歌翻译要兼顾形式与内容
C.古诗的形式很难在英译时体现出来
D.语言差异是诗歌翻译不可逾越的障碍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C。解析:从“但以下要点可以使应聘者提高应试能力,提高成功率”可以推知下面的内容一定是围绕一些可供借鉴的应试要点展开的。因此本题答案为C。
2.C。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然后以“然而”转折,指出中国动漫所遭遇的缺乏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的尴尬处境,而这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依照通常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文段下文应围绕造成这一尴尬处境的原因进行分析,D项属于解决问题的内容,可排除。A项“差距”在《报告》中已有所体现,B项“孙悟空”形象非文段重点,排除。本题答案为C。
3.B。解析:文段先介绍了传统的观点创新没有固定,要跳出固有思维。我们则主的内容跟前文出现转折强调创新要有固定思维,要在框架内思考,不能挑出它的范围。故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创新在框架内思考,要有固定思维。A选项的“专注”C选项的“忽视规则和模式”,文段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排除;B是转折后内容的同意转述。当选;D是转折之前的内容,不是重点不选。
4.C。解析:文段第一句讲的是制度离不开法律,接着说明微博营销触犯法律也应该启动法律程序。然而进行话题转折,强调微博营销有不正当的行为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转折之后的话题是重点,所以强调要有法律对微博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因而只有C选项符合文段的主旨。A加强制度偏离重点;B过于笼统,没有具体说明对策;D偏离了重点。
5.C。解析:先确定题型,然后再去读材料,提炼第一句的重点——寻找多样的表达形式表现诗歌的美,是古诗英译的难点。接着读第二句,提炼句义之后,去判断上文的关系:是在解释第一句话。紧接着第三句和第四句是例子,判断清楚之后,判断与上文的关系,依然是在解释第一句话,故确定这段材料是总分,第一句为重点。进而根据第一句的内容选出来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