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在表达能力上常常面临的一些问题
1.说话不流畅,语气词,口头禅较多。这是绝大部分考生都会存在的共性问题。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因为过于紧张,有些是因为表达习惯问题,有些是因为确实肚子里没货,导致无话可说,当然这也是最主要的一点。
2.语言啰嗦,重复,表述不清。这一部分的考生也是考官所不喜的。虽然听起来感觉说了很多话,所用时间也不少,但是实际上,翻来覆去都是表达的一个意思,能一句话就说清楚的,往往要用三句五句。
3.逻辑不清,表达混乱。现在很多考生都知道要用要点式答题,然而面试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很好使用,要么就是通篇都是“然后,然后”连接,要么就是逻辑词混乱,“首先……第二……其次”。让人听的很不舒服。
4.语言生硬,不自然。相比于前面的问题,这部分考生相对来说表达能力还可以,但是模式化比较严重,包括语言也是。经常就是“会造成以下影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针对以上……,提出以下对策”。导致考官出现审美疲劳。
二.如何解决言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1.放平心态,坦然面对。其实很多考生在私下还是能够比较流畅的表达的,大家也可以想一想,你们在和朋友平 时聊天的时候,有没有说话结结巴巴呢。因此,要想在考场上能流畅表达,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把考官当成你的朋友,至少你们是平等的身份,把题目当成一件新闻,就和他聊聊自己看完这个新闻的想法和感受。
2.保持自信,提高想象力。在答题之前就应该给自己心理暗示,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能行。另外,要训练自己的联想能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好奇心。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起汽车,你脑子能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能够想到汽车载客,运输,能够想象到马路上汽车飞驰的景象,进而能够想到交通拥堵,尾气排放等问题。考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训练自己。
3.切记刻意模仿,要打造自己特色。每个人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其实都有不一样的地方。而一个人的语言习惯是从小到大养成的,要想短时间改变,几乎不可能。因此,考生应该在自己的表达方式上加以改进修饰。否则,只会起到东施效颦的效果。
4.学会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对于同一件事,大家或许会有想不多的想法,考生可以试试逆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站在不一样的立场去想想,也许会有新颖的结果和独特的发现。比如我们常常说的木桶效应,通常大家也都会说成是短板效应,木桶能够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想到如果把木桶倾斜,那装的水的多少不就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么,那一个团队的成功是不是在某些方面也是取决于最优秀的那一批人呢?又比如四川省考真题“黄角兰婆婆”,大家都在谈精神,谈好处,谈学习,那么,我们能否换个角度,想想九十多岁的老人还在街上卖花,虽说是自己喜好,那你身边有没有见过路边做小生意的老人,拾荒的老人,有没有感到一丝丝心酸,本该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那我们能不能想到老年人保障体系这一块呢?
5.避免生硬,善用过渡句。很多考生在面试的时候,过渡句同质化是比较严重的,这也会显得不自然,因此,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尝试使用不同的过渡句,并且要学会总结归纳。比如当我们需要谈到影响,可以较为自然的过渡。如“这一举措能够有效减少……行为的发生,也有助于”,“这一行为一方面形成了……(氛围),另一方面也树立了……(形象)”。当我们需要分析原因,可以说“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也是尤其社会根源的,主要是由于……”,“题目中的这一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时有发生,也是多方面造成的……”,最后过渡到提出对策,“因此,要想立即解决……问题,促进民众树立正确价值观,迫在眉睫……”,“要想真正实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一蹴而就,也需要多方努力,多措并举……”。考生如果能够熟练使用这些类似的过渡句,相信语言表达肯定会有所提高。
6.遵循内心,自然发挥。很多考生在面试过程中,由于没有干货,导致自己没办法流畅表述。其实是考生往往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面试答题,有时候真的不用那么死板。就比如有一道题问的是什么是长征精神,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很多考生根本不知道长征精神具体是什么,最多谈谈吃苦耐劳等等,但是,我们换个角度,长征我们确实没有经历过,但毛主席的那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此时何不可以就以次诗为主,来谈谈红军长征,或者是学习这首诗的感受,那又有何不可呢?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言语表达能力的练习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一口吃个胖子,一两天就能提高也是不现实的,需要在不断答题中不断总结经验和问题,吸取教训。每天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解决自己的一个小问题,每天有一些进步,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前后的录音对比,会有你所意料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