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下面福建公务员考试网整理了常识判断的法律部分,供考生练习。
1.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因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的总和。它等于工资和福利之和。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组合构成劳动报酬?()
A.小王超额完成计划任务500件,按单价10元计,公司付给他5000元人民币
B.小王超额完成任务,公司除发一定数目工资外,给了他两周的带薪假期
C. 小王把公司发的5000元用来购买股票,获得2000元收益
D.小王完成任务后又加班工作了4小时,公司付给他400元加班费
2.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的经济活动。根据以上的定义,下列行为中属于该概念的范畴的是()
A.盲人杨某在某按摩馆单人高级按摩师
B.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王某刻苦学习,每个月享受国家200元的生活困难补贴
C.村民李某为缅甸贩毒集团开车,月薪3万元人民币
D.许某作为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3.>下列关于劳动合同期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B.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C.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D.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劳动争议:指在>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劳动争议的是:( )
A.职工甲因工伤未能获得保险赔偿而与工厂争执
B.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因借调某一职工而产生矛盾
C.职工甲因工作调动而与当地的劳动部门发生争执
D.某厂职工甲与职工乙因工作意见不一而产生矛盾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劳动争议的解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事人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是解决争议的必经程序
B.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劳动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具有劳动争议的最终裁决权,仲裁裁决一经作出立即生效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该定义的关键信息为“工资和福利”。A项中的超额完成的部分属于奖金,并不是工资和福利之一,不符合定义;C项中的收益为股票盈利,既不是工资也不是福利,不符合定义;D项中的为加班费,不符合定义。B项中的有工资同时包括福利(带薪假期),符合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答案: A
解析: 定义要点:从事合法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只有A选项符合定义。B项不是劳动报酬,C项不合法,D不是劳动报酬。
3.答案: B
解析: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A
解析: 劳动争议的关键要件有:(1)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结合选项来看,在A项中,“.职工甲”与“.工厂”之间发生争执,即争执的双方符合(1),在B项中,“.甲企业与乙企业”都属于劳动力使用者,不符合(1),故排除B项。在C项中,“.职工甲”与“.当地的劳动部门”之间发生争执,其中“.当地的劳动部门”不属于“.职工甲”的使用者,故排除C项。在D项中,“某厂职工甲与职工乙”都属于劳动者,不符合(1),故排除D项,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5.答案: B
解析: 《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故B项正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案件无最终裁决权,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D项错误;《劳动法》第79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调解不是必经程序,而仲裁是必经程序,因此A、C不正确。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