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历史发展

2022-01-14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历史发展。

  (1)原始

  中国画发端于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审美活动。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已经在陶器上用红、黑、白等颜料画出鱼、鹿和各种装饰花纹,这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审美意识。应当说,这就是最原始的绘画。

  1978年,在河南省汝州市阎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一幅新石器时代的图画,距今约5,000年,画幅高37厘米,宽44厘米,画面内容为一只鹳叼着一条大鱼,另外还有一把带木柄的石斧,展现了当时的某种生活图景,这是现存幅画最大的一幅原始绘画。

  (2)先秦

  商周时代,祭祀盛行,殿堂庙宇中布满尧、舜、禹等人的画像和天地山川神灵的图像。所以王逸《楚辞章句》中说:“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儒俺,及古圣贤怪物行事”。据说,屈原正是看了这些壁画以后,才创作了《天问》的。

  这些材料说明,绘画在先秦时代已经是成熟而又独立的艺术门类。但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人们都没有见到过那时的绘画实物。

  1949年和1973年,先后在湖南省长沙市的楚墓中出土了两幅帛画。一幅画中有一女子,垂髻束腰,侧身前行,双手做祈祷状,头顶有一龙一凤,引导死者的灵魂;另一幅中则画有一男子,长袍高冠,驭一巨龙。画面采用线描,简洁有力,形象生动,显示了我国传统绘画的特征。

  (3)秦

  秦代绘画应当直承先秦,但保留下来的作品极少。

  1976年以来,在陕西省咸阳市秦宫遗址中发现了一部分宫廷壁画,技法虽然比较粗率,但画面上人物远小近大,形似而又传神,人物车马和亭台楼阁用线条勾成,已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水平。从秦始皇兵马俑的斑斓色彩估计,秦始皇的地宫内一定有内容生动、色彩鲜明的壁画作品。

  (4)汉

  汉代经历了四百多年,绘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儒学独尊,绘画成为政治统治和封建教化的一种手段。

  以人物为主的绘画大都采取了壁画的形式,布满王公贵族的宫殿、官衙、祠堂、庙宇、住宅和墓室,还有的大量刻于各种建筑物的石壁上,其内容有历史故事、生活场景、神仙鬼怪和神话传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陆续发掘的汉墓中的绘画作品,展现了当时绘画艺术的风采。迄今最早的汉代墓室壁画是1976年在洛阳市发现的卜千秋墓内壁画,内容表现墓主人死后升仙的情景,画法上采用线条勾勒客体和物象,画面夸张变形,色彩鲜艳斑斓,体现出力与动的韵律。这样,加上1972年在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西汉帛画以及辽宁、内蒙古等地发现的东汉墓室壁画,就可以对汉代绘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汉代画家有姓名流传后世的仅十数人,其中以给王昭君画像的宫廷画师毛延寿最为知名。

  (5)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流行,宗教画(主要是表现佛教内容的画)取得支配地位,同时由于社会动乱,崇尚清谈,文人士大夫们普遍趋向避世,并企图在自然山水中求得心理平衡和心境和谐,于是山水画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关于山水画的理论。

  这个阶段,佛教艺术发展很快,并给宗教画的兴盛以巨大影响。

  三国时的曹不兴是第一位画佛能手,相传他为孙权的屏风作画,误落墨点,点为苍蝇,竟使孙权误认为真,用手指去弹。

  东晋时的顾恺之(约348―409年)是人物画大师,以画绝、才绝、痴绝被称为“三绝”。

  “痴绝”是说他做人太痴,

  “才绝”是说他才华横溢,

  “画绝”是说他画技高超。

  他画的线条犹如青蚕吐丝,富于表现力和韵律感。他有意识地追求“传神”效果,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并总结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绘画理论,给后世绘画艺术以重大影响。现在人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另一位大画家是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画龙点睛”的故事就是指他。他在技法上善于革新,创造了一种只用彩色而不用墨骨的“没骨法”,以色彩深浅增强立体效果。据说他曾为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一座新寺作花卉图案,因色彩深浅而有凹凸不平的立体感,寺名遂称“凹凸寺”,他画的图案被称为“凹凸花”。

  另一位画家是陆探微,所画人物极重笔法,描线如刀刻一般。这三个人合称“六朝三杰”。

  (6)隋唐

  隋唐绘画,成就惊人,是这一时代文化昌盛的形象表现。这个阶段无论是画的种类,还是画的技巧,都显示了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

  著名画家有隋代的展子虔,现存作品《游春图卷》采用青绿重彩渲染春天的气氛,表现了苍茫的山水烟景。这幅画解决了山水画空间的远近关系问题,使山水画从原来“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幼稚阶段,达到和谐自然的成熟阶段。

  唐代绘画艺术空前繁荣,涌现出许多绘画大师;宗教画日趋世俗化,以宗教故事反映现实生活;从人物画中产生出仕女画,等等。

  阎立本父子兄弟三人(父阎毗、兄阎立德)为唐初著名画家,其中以阎立本成就最高。其画迹流传到今天的还有《历代帝王图》《步荤图》等七八种。其中《历代帝王图》画了由汉至隋13个帝王的肖像,并以人物面部的特征,揭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而《步荤图》则反映了文成公主与吐蕃(公元7―9世纪藏族政权名)赞普(君长)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画中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唐代中期最杰出的画家是吴道子(约680―759年),他在历史上被尊为“画圣”。他一生主要创作壁画,作品数量多得惊人,但没有一幅相同。他在艺术上的贡献是发展“线描”,创造了“兰叶描”的线型,丰富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力。相传他画成《地狱变相图》后,京师的屠宰户们纷纷改业。他的绘画真迹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有宋人摹画的《送子天王图》比较接近原作。

  吴道子之后有张萱和周昉,这两位都是描绘贵族生活的能手。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宋徽宗摹本)、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是他们的代表作。在二人的影响下,形成了仕女画这一画科。

  唐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王维。

  李氏父子喜用强烈而又鲜明的色彩,创造了一整套青绿着色的方法,画面金碧辉煌,世称“金碧山水”。

  王维则另辟蹊径,从抒情的角度描绘山水,把淡泊恬静的诗意展现在画面上。他不施色彩,而以墨的浓淡表现山水的神韵,被称为“水墨山水”。

  此外,唐代还有画马的曹霸、韩干,画牛的韩滉等。

  (7)五代

  五代时由于西蜀和江南比较安定和富庶,人们相对更多地追求艺术生活,为此宫廷设立了画院,搜罗画家们进行创作。花鸟画从最初的工艺装饰演变成独立的画科,五代成为花鸟画的成熟阶段。

  西蜀画家以黄筌、黄居案和黄居宝父子为代表。黄氏父子的花鸟画采用勾线填色的技法,称为“勾勒法”,其画风称为“黄体”,演变为后世的工笔画;

  江南以徐熙为代表,他的花鸟画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称为“没骨法”,其画风称为“徐体”,演变为后世的写意画。

  这时的山水画都以真山真水为范本,着力表现大自然的秀丽和壮美,同时在画中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著名画家有荆浩、关全、董源、范宽等。

  (8)宋元

  宋代绘画继续发展。由于帝王将相及地方官吏们富于文化教养,追求更高的艺术享受,绘画艺术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同时,城市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也给绘画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

  朝廷在宫内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以考试吸收画家,产生了“院体画”,其特点是严密精细,注重法度,作品多供帝王观赏,题材多为山水、花鸟。

  宋徽宗赵佶身为帝王,擅长书画,其花鸟画尤为突出。其画风格工整艳丽、高贵优美,是院体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等。

  同时,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也在宋代大量出现,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由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此外,流传至今的宋代风俗画还有李唐的《村医图》、李嵩的《巴船下峡图》以及无名氏的《耕织图》《归牧图》等。

  宋代的大画家是李公麟,他擅长人物画,所画的人物能区别面貌、性格、年龄,现存作品有《五马图》《维摩居士像》和《免胄图》等。

  米芾和米友仁父子、赵伯驹、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多以山水画、花鸟画闻名。后四人被称为“南宋四家”。其中马、夏二人创立“水墨苍劲”的画风,善于利用画面的空白表现画外之意。马的画集中于一角,夏的画集中于半边,世称“马一角”“夏半边”。

  在花鸟画方面,宋代还兴起了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四君子画”。这些画借物抒情,表现文人的节操和雅趣,代表画家有文同、苏轼、郑思肖、杨无咎等。

  (9)元

  元代绘画更注意表达艺术家的情绪意兴,突出展示个人思想、感情的色彩,因此,山水花鸟注重水墨写意,“四君子画”大为流行。为了充分表达情趣,作者往往在画面题诗,以诗文点醒画意,书法、绘画相映成趣,形成文人画的独特意味,这一特点至今如此。倪瓒、黄公望、王蒙、吴镇被称为“元代四大家”。

  (10)明

  明代绘画到中叶以后才有生气,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术比较活跃,画家们以各自的独特创造,推动了花鸟画的发展。

  出身于苏州一带的文徵明、沈周、仇英、唐寅,以水墨写意见长,被称为“吴派四大家”。他们的继起者董其昌、陈继儒等人又各成支派,称为“华亭派”“苏松派”。此外,还有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时间较早),以吴伟为代表的“江夏派”等。

  但是,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大师当推徐渭。他放笔纵横,水墨淋漓,随意挥洒,不拘成法,真正发挥了中国画中的笔墨趣味,被称为“大写意”画家。他甚至用泼墨勾染的技法画牡丹,不愧为大胆的创造。

  明末的大画家中,陈洪绶(老莲)擅长人物画,其画作形象夸张变形,高度概括,以表现人物的个性。

  (11)清

  清代绘画受统治者高压政策的钳制,形成一种仿古的风气。另有一些人则逃避现实,消极反抗,以一种怪异的风格出现。

  前者以王时敏、王鉴、王晕、王原祁、吴历、恽格为代表,习称“清初六家”;

  后者则以石涛、八大山人为代表。石涛、八大山人等的绘画手法夸张,形象怪异,用山水花鸟抒发内心的幽愤。“扬州八怪”(李鲜、金农、罗聘、郑燮、闵贞、汪士慎、高翔、黄慎,或有李方唐而无闵贞)继承了他们的精神,反对仿古的正统派,主张艺术革新,表现个性;艺术上构图简练,造型突兀,画面奇特,笔法刚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被视之为“怪”。但正是这种突破传统的精神,才能把艺术推向前进。

  清代末年,在江浙、上海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画家,显示了江南文化的昌盛,其中最有名的是“四任”(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和吴昌硕。“四任”中的任颐(即任伯年)和吴昌硕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任伯年对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吴昌硕则把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结合在一起,卓然成一大家。

  (12)新文化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洋画开始流行,中西绘画相互影响,中国画进人新的阶段。这期间,齐白石承先启后,徐悲鸿融合中西,陈衡恪、黄宾虹各有特色,影响了今天的画坛。
\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