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测备考中,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备考误区:“申论才是进面关键”、“行测靠疯狂啥题就能上岸”、“数量关系放弃不做”……诸如此类的谎言经众多考生口口相传,竟成为普遍认知。
为此,小编特整理此文,为大家揭开行测的各种“谎言的面纱”,使我们节约时间、精力、机会成本,从而成公上岸!
误区一:行测分拉不开,申论才是关键!
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备考,铁定上不了岸。行测占据半壁江山,怎么就不重要了?国考、省考都对行测单科成绩有所限制,如国考副省级,无论你的申论分数多高,行测单科必须过60分!
另外,最近几年随着考公人数的增加,竞争越发激烈,为了取得高分,很多考生逐渐攻克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行测的分值是水涨船高,考生之间的分差越来越大,所以要想上岸哪一科都不能放松!
误区二:疯狂刷题,就能上岸!
事实上,大量刷题是对的,但是刷题后的总结才是最重要的。选择历年真题作为刷题对象,每次刷题要卡着时间,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题。
做题后要认真去总结,专心吃透真题,错题要知道错的原因,通过错题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针对薄弱之处去针对性提升,才是疯狂刷题的目的。
误区三:不用做真题,考过就不会再考了!
行测的真题是一批教研专家,各种推敲和研究才形成科学的测评方式,是综合考查一个人是否具备公务员基本素质的考试,模拟题的质量是远远不能达到的。
同时,真题中蕴含着出题人的出题思想,只有把真题研究透了,才能掌握考试规律,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误区四:备考常识,死记硬背!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了法律、政治、文学、地理等多方面知识,知识点相当多,内容包罗万象,背是背不完的,即使背了也不一定考。
常识部分的高分,是十几年如一日读书、阅历沉淀的集中体现。针对备考时间短的考生能做的就是,平时多看最新的法律和时政热点,重点拿下这几道题,其它的时间,不妨放在提分效率更高的地方。
误区五:攻克言语是高分必备
实际上,攻克言语是最最基础的。最近几年的公考中,常识的出题范围越来越广,数量关系难度越来越高,图形推理越来越复杂,类比推理越来越模糊,逻辑推理越来越专业,资料分析计算量越来越大。
唯独言语理解保持着既有的考试难度,这个言语的难度是针对每一个考生的,基本上大部分的考试正确率都在60%-80%之间,这么小的区分度是无法拉开分数的。
所以,言语是每个考生一定要攻克的,高分还得靠数资。
误区六:放弃数量关系,也能进面!
如果目标是60-70分,数量关系放弃,在其它模块上多下点功夫,还是可以实现的。如果目标是在70+,放弃了数量关系,其它模块压力会很大。
误区七:做图形推理全靠感觉和本能,对几道是几道。
最近几年,不论是省考还是国考,就图形推理模块而言,难度有所上升,很多图推的考试规律呈叠加性。
比如说在国考的图形推理考查中,一组图形的规律既涉及翻转,又涉及叠加等,所以很多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为了不在图形推理这个题型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就全靠本能做题,一眼找不到规律就放弃。
这种思路看起来较为省事,但是我们不推荐,毕竟图推是我们认真备考就可以拿下的。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近五年省考的图推进行集中分析,总结其图形的特点和规律,很容易就会发现,有一些规律在省考的出题中是经常出现的,我们只需熟悉这些常考的规律和图形特点,在下一年的省考中,就不是一眼放弃,而是一眼找到规律。
误区八:类比推理解题全凭造句
类比推理的本质是考查词和词之间的逻辑关系,造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则决定了答题的对错,但是在考场紧张的环境下,大脑高速运转,很容易出现因考虑不全面,导致的语法错误,从而错失正确答案。
同时,最近几年,类比的考查深度加大,不仅侧重于词和词一级关系的考查,还会考查更深的二级关系,仅凭造句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误区九:逻辑推理只学推理不学论证!
本末倒置!推理虽然有意思,但是在很多考试中,推理的题型最多2道,其它8道都是论证,加强和削弱论证是考试的重点,所以需要考生在备考时抓住重点。
误区十:资料分析就是需要大量的计算!
资料分析的数据、图表都来自于真实统计材料,数据往往都比较复杂,很多考生会“未战先怯”,从心里就觉得不好算,导致计算过慢,甚至算错。
实际上,资料分析其实“重在分析”,很多题目通过数据与选项的分析,就能够推导出正确答案。
小编提醒考生,2022年福建公考冲刺模拟卷及配套课程已经上线,帮助考生在关键时刻提升复习水平,有效帮助考生完成公考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