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请练习!
1.“精卫填海”是中国文化中颇具号召力的寓言。“精卫”乃炎帝小女儿精魄所化,死而不屈,以微不足道的一己之力,欲填平波涛汹涌的苍茫大海,________却永不言败,“精卫填海”诠释的是________,昭示的是巨大的精神力量——义无反顾,精诚所至,感动天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屡战屡败坚韧B.力所不及信仰
C.坚持不懈抗争D.奋不顾身尊严
2.中国人说,“隔教不隔理”。信仰不同,其道相通。在文明的路上,因拥有共同的价值内核,往往________。除了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中华文明里还具有独特的“天下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放眼天下的________和担当,已经成为深入我们骨髓的文化基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谋而合度量B.一脉相承胸襟
C.一拍即合气势D.殊途同归情怀
3.3D生物打印具有重要的意义,若3D生物打印能根据不同的组织器官要求选择适宜的细胞,利用这些材料直接通过打印的方式制造出具有生命活性的组织、器官、结构,这样打印的器官天生就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够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恢复原有的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由于生物活体细胞及组织器官的复杂性,3D生物打印在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高水平生物医药应用实例仍屈指可数。
接下来文章极有可能论述:
A.3D生物打印的应用前景
B.3D生物打印的重要意义
C.3D生物打印的各种制约因素
D.国家对于3D生物打印的重视
4.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山林是隐士的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生态度提供了思辩的外壳。基于此,隐士试图回归本我,不受世俗礼教伦常的约束,“越名教而任自然”。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从柏拉图式的自我修行中跌落现实的尘埃里,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常给隐士的心态造成二重性
B.卷入到背离本心的政治漩涡之中
C.绝对的超然物外永远都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
D.踟蹰于“入世”和“出世”的两难中
5.文化从一种习俗和个人创造力而来,转变为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而获得,这在隋唐时代有了显著表现,那就是科举考试的发明和普及。科举考试固然为国家迅速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提供了便利,但这种功利性的培养必然是扼杀文化的原创力。所谓教育愈多,愈加扼杀灵性,远离一个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性。这从来是个悖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就没有走考试这条捷径,而是依靠自己的“天才”成就了他的千古英名。
这段文字中的“悖论”指的是:
A.一个民族教育事业愈发达创新能力愈薄弱
B.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扼杀了文化的原创力
C.教育愈多则愈远离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性
D.文化转变为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而获得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以微不足道的一己之力,欲填平波涛汹涌的苍茫大海……却……”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可表示精卫的力量很小,却不服输之意。“屡战屡败”指多次打仗多次失败,文段无打仗之意,填入不符合语境,排除A。“坚持不懈”指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奋不顾身”指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二者均不能体现精卫力量小之意,排除C、D。验证第二空,“信仰”填入也恰当。故本题选B。
2.【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中国人说,‘隔教不隔理’。信仰不同,其道相通”“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可知,句意讲述的是文明的路上,往往是相通的。“一脉相承”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拍即合”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二者填入均与语境不符,排除B、C。第二空,由“放眼天下的________和担当”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担当”构成对应,表达的是具有“天下观”的胸怀。“度量”指容忍、宽容他人的限度;“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二者相较,“情怀”填入更契合文意,排除A。故本题答案为D。
3.【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3D生物打印能打印出生物活性良好的器官,达到治疗目的,尾句转折指出由于一些因素的制约,3D生物打印才刚起步,高水平生物医药应用实例少。根据一般的行文逻辑,尾句提到3D生物打印的短板,下文应涉及此方面内容,或继续讨论制约3D生物打印的其他因素,或讨论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只有C项提到了“制约因素”,当选。A、B两项文段已提及,故下文不会再出现,排除。D项文段未提及“国家的重视”,话题跳跃性过大,排除。故本题选C。
4.【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山林文化和隐士渴望“逍遥自在、复归自然”的想法,然后以“不过”转折,指出隐士也要生存,也要依托于一定的生产方式,尾句在前句基础上总结,隐士不得不涉足现实,横线处所填句子是隐士不得不涉足现实所导致的结果,A项填入最恰当。B项,“政治漩涡”由文段推不出,不恰当;C项,与横线前的内容无法衔接,排除;D项,“踟蹰于‘入世’和‘出世’的两难中”是一种主观上的纠结,而文段论述的是现实与隐士的理想有冲突时,带来的客观结果,D项不恰当。故本题答案为A。
5.【答案】B。
解析:由“这从来是个悖论”可知,“悖论”指代的内容应在前文。由“悖论”本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可知,正确答案的表述应包含两层看似矛盾的结论。原文说的是教育对个人灵性的扼杀作用,A项偷换为整个民族教育事业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没有体现两方面的矛盾性,“教育愈多”并不能体现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排除。D项说的是文化获得途径的转变,也与“悖论”的定义不相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