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请练习!
1.春天得吃点春韭,多辛少酸,养肝;处暑得吃得滋润,喝百合老鸭汤,防秋燥……什么季节吃什么,这是传统中国“天人合一”观的体现。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对气候变化和农事生产的影响而总结出的,代表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人生于天地宇宙之间,必然也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天有所变,人有所应。”既然身体与季节、节气有如此紧密的对应关系,顺时而食,顺季而养,吃得营养又健康,就很是合理。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节气与身体的关系
B.节气对食物的影响
C.顺时而食的原因
D.如何顺时而食
2.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对“福”越来越看重,“福”字逐渐出现在古代的诸多生活场景中:称生活美满、万事如意者为“福人”;将酒称为“福水”;女子行礼,称道“万福”;送旅人上路常用“一路福星”“福星高照”;“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更是旧时引用极为广泛的对联。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A.“福”文化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B.“福”文化在民间的广泛应用
C.“福”文化的源远流长
D.生活中“福”的表达方式
3.“暴脾气”的人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非常容易愤怒,可能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与别人大打出手,结果往往是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并因此失去了友谊。为了缓解愤怒情绪,“暴脾气”的人或找个地方发泄,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等,但这些方法往往并不奏效。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哪些小事可能致人大发雷霆
B.如何有效缓解和改善“暴脾气”
C.“暴脾气”如何避免伤害别人
D.生活中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首句提出什么季节吃什么是“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接着通过分析二十四节气反映的自然规律引出人生于天地宇宙之间,必然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从而解释了顺时而食的原因。最后再次指出顺时而食、顺季而养的合理性。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分析顺时而食的原因。
A项错误,未提及“饮食”这一关键词,排除。
B项错误,“食物”不等于“饮食”,排除。
C项正确,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
D项错误,“如何”强调措施,而文段说的是原因,排除。
故本题选C。
2.【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对“福”越来越看重,“福”字逐渐出现在古代众多生活场景中这一现象,然后举例说明。故文段意在说明“福”文化的历史悠久。
A项错误。“产生的背景”文段未提及,排除。
B项错误。文段并未强调“民间”,排除。
C项正确。文段开头便点明主旨——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对“福”越来越看重。故文段意在说明中国“福”文化绵延千年,C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D项错误。文段中提及“福”的表达方式是为了举例说明前文内容,并非文段观点所在,排除。
故本题选C。
3.【答案】B。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暴脾气”的人非常容易发怒,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情况,然后列出几种“暴脾气”的
人缓解愤怒情绪的方法,并转折指出这些方法并不奏效。根据一般的行文逻辑,前文提出问题,后文应紧承文段尾句话题,寻找能够有效缓解“暴脾气”的途径。B项正确。
A、C两项与文段尾句关于缓解愤怒情绪的话题衔接不当,排除。
D项脱离了“暴脾气”的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B。